您现在的位置: 黑龙江作家网 > 新闻动态 > 新闻

“文学大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黑龙江文学馆“我们的中国梦”馆藏精品线上线下联展启动

在岁末年初的哈尔滨,纯白的雪世界、五彩缤纷的冰灯、独具魅力的北国风情吸引着八方游客。毗邻网红打卡地、百年老街中央大街的黑龙江文学馆也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他们在文学作品中体会家国情怀,在古诗词中寻找节日氛围,在作品手稿中感受岁月流淌,在作家访谈中体验视听盛宴。1月13日,以图书、手稿、书信、书法作品、视频等藏品为载体,黑龙江文学馆启动了“我们的中国梦”——黑龙江文学馆馆藏精品线上线下联合展览。活动将持续至2月5日,由图书展、手稿书信展以及视频展三部分组成。

从《生死场》到《父父子子》

图书是文学作品最主要的媒介形态。黑龙江文学源远流长,黑龙江文学馆馆藏丰富。

本次展出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戏剧、网络文学等,既有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周立波《暴风骤雨》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持续产生广泛影响的经典作品,也展现了龙江儿女在不同历史时期为民族独立、改革发展不懈奋斗的感人场景和光辉形象,如金剑啸的叙事长诗《兴安岭的风雪》、程树榛所著的报告文学《励精图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重点展出了近年来龙江作家的创作实绩,以及所体现的新时代龙江百姓的精神面貌,如梁晓声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父父子子》、全勇先的电影文学剧本《悬崖之上》、王鸿达的长篇小说《父亲的入党申请》、张喜的报告文学《最美的木兰花》、鱼人二代的网络文学《故巷暖阳》。

释放文学馆藏魅力

除了大量经典书籍,黑龙江文学馆还藏有作家手稿、书信以及由书法家题写的古诗词作品,都是文学馆中最重要的创作档案,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收藏价值及欣赏价值。此次展览的第二部分从“古诗词里的民俗风情”、“贺年卡承载的节日文化”、“作品手稿里的创作印记”三个维度展现了黑龙江文学馆的馆藏魅力。

描绘民俗风情,是古诗词里的重要内容。张光藻的《龙江纪事》、宇文虚中的《迎春乐·立春》就书写了清朝时龙江百姓元宵佳节看寿星冰灯的习俗以及诗人在对立春时节的感悟。

见字如面,敬颂冬绥。春节临近,资深文学编辑、散文作家鲁秀珍为著名作家王立纯手绘的贺年卡,唤醒了人们对手写贺年卡的美好记忆。

从作品手稿中,我们不仅能体会到作家创作当下的心跳,还能从修改痕迹中感悟岁月的流逝以及创作的技巧。展于黑龙江文学馆主展厅方形展柜中的杨利民《地质师》、阿成《赵一曼女士》都是黑龙江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

文学与视听艺术的融合

2022年,黑龙江文学馆积极拓展文学传播方式,通过与专业媒体合作,打造电视文学专题片,助力龙江文学实现破圈发展。本次展览的第三部分精选了“冬奥精神的文学表达”,以及“梁晓声:黑土文学的人间况味”两期视频节目,以飨观众。

“冬奥精神的文学表达”是在2022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背景下录制的专题节目,冰雪文学领域的作家、学者就黑龙江冰雪资源优势、冰雪运动现状和成就、黑龙江冰雪题材文学创作成就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节目已于2022年3月12日在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文体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著名作家、学者,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于2022年8月5日作客龙江文学讲堂·名家坊,在黑龙江文学馆主展厅与黑龙江省的作家和评论家,以“黑土文学中的人间况味”为题对话文学发展,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进行了现场录制,并于2023年1月7日在文体频道播出。(任诗桐)


相关阅读